重庆律师

标题: lvshihui.cn:破产发凡(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1-12-14 20:34
标题: lvshihui.cn:破产发凡(转载)
律师汇:
  
  最高法解读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 原因认定更具体
  
  
  
  
  时间:2011/10/10 14:25:37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该司法解释自9月26日起施行。就该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破产原因认定更具体
  
    据了解,实践中对破产原因的认定标准,存在不同理解和认识,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判断债务人是否存在破产原因有两个并列的标准,一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二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这位负责人指出,司法解释通过几个条文分别对破产原因中“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和“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几个关键概念作出了解释。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民事主体具有独立的资格和地位,对每一个单独民事主体的清偿能力须分别审查,不同民事主体之间不存在清偿能力或破产原因认定上的连带关系,其他主体对债务人所负债务负有的连带责任是对债权人的责任,而不能视为债务人本人清偿能力的延伸或再生,因此,相关当事人以对债务人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的人未丧失清偿能力为由,主张债务人不具备破产原因的,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
  
  
  
    不能清偿应具备要件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认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应当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要件:第一,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如债务人不否认或者无正当理由否认债权债务关系,或者债务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债务人拖延破产程序启动。第二,债务人不能清偿的是已到偿还期限的债务。破产程序本质上属于概括执行程序,债务尚未到期的,债务人不负有立即履行的义务,故不应受执行程序的约束。第三,债务人未清偿债务的状态客观存在。
  
    五种情形无清偿能力
  
    这位负责人指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通常都已资不抵债,但有的情况下,在债务人账面资产尚未超过负债时,也可能因资产结构不合理,发生对到期债务缺乏现实支付能力,如现金严重不足、资产长期无法变现等而无法支付的情况。他表示,由于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过于抽象,导致实践中的认定困难,影响了该项标准的适用效果,司法解释列举了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几种主要情形,包括债务人因资金严重不足或财产不能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债务、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员负责管理财产无法清偿债务、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法清偿债务,以及长期亏损且经营扭亏困难无法清偿债务等情形,从而减轻破产原因认定上的困难,推进破产程序的有效运行。
  
    诉讼费债务人财产拨付
  
    这位负责人表示,关于企业破产案件诉讼费用的交纳问题,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以及《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十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明确规定,破产案件诉讼费用作为破产费用,应在案件受理后根据破产财产情况确定数额,并从债务人财产中随时拨付,申请人不负有预交破产案件诉讼费用的义务。但在目前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要求申请人预交破产案件诉讼费用,并在申请人未预先交纳案件诉讼费用时,以此为由裁定不予受理破产申请或者驳回破产申请,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司法解释进一步重申,申请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的诉讼费用,从债务人财产中拨付,相关当事人以申请人未预先交纳诉讼费用为由,对破产申请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1-14 11:12
大家都来顶起!  媒体揭女性高官升迁路线图 31省区已有7位一把手2012年01月13日 22:45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沈念祖
  2012年1月11日,陈际瓦被补选为广西政协主席,由此成为广西政协第一位女主席,也是广西“四大班子”中首位正省级女官员。自此,中国31个省(市、区)“四大班子”现任“一把手”中已有7位女性。分别是福建孙春兰、福建梁绮萍、安徽李斌、重庆邢元敏、江苏张连珍、浙江乔传秀、广西陈际瓦。除了当下惟一的女省委书记孙春兰、惟一女省长李斌,其他5人都是政协主席。
  
  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各省份的党代会陆续召开。新省部级领导中有不少女性的倩影。上届全国的省级党政领导班子815名成员中,女性占了106位。新老交替还在继续,近期全国女性高官职务频繁,调整密度之大为近年来所罕见。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包括李斌、王侠、陈际瓦在内,共有21名省部级(包括副职)女干部履新。
  
  中国目前有230多位女性任省部领导,各级女市长超过670人,女干部队伍1500多万人。根据中组部的2008年统计数据,中国省部级及以上女公务员所占比例为10.6%;地厅级女公务员所占比例为13.2%;县处级及以上女公务员的比例为16.5%。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官员中,女性官员的比例继续大幅度提高将是必然趋势。
  
  升降之间
  
  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9个省份有女性省委常委,女性省委常委已达到34名。其中,福建、安徽、辽宁和贵州都有两名女性常委。江苏更是在去年11月省委党委换届后罕有地出现三名女常委,这在最近十几年来的地方党委换届中首次出现。
  
  放眼近期在政坛职位变动的中高层女性,50后成为绝对的中坚力量。仅有江苏省的王燕文、黄莉新为60后。出生于1962年的黄莉新2007年任江苏省委常委,2011年12月兼任无锡市市委书记。新晋女常委是正任职扬州市委书记的王燕文,52岁的她是军人出身,曾在兰州军区、南京军区工作过;又有共青团履历,曾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
  
  这批履新的女官员,拥有高学位、高职称,起点普遍高。尽管在“文革”时期中断了正常的学校教育,也会在工作以后通过种种途径进行“补课”,她们中的大多数拥有党校的研究生文凭,就是证明,这些女性高官,90%以上都拥有党校研究生学历。按照目前国际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参政水平的重要指标——女议员的数量和比例,中国的排名不容乐观,离联合国1990年提出的“妇女在立法机构中至少要占30%的席位”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1994年的第l2位下降到第51位,仅为21.3%。截至2010年1月,有47个国家的女性正部长比例达到了25%以上,其中芬兰的女部长比例最高,为63.2%。而中国排在第61位,女部长的比例为11.5%。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蔡霞认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妇女参政的比例数不可能像其他的国家一样提高很快。位居前列的都是一些欧洲人口小国。”
  
  打破传统
  
  从机关任职开始晋升到省部级职位是女性高级公务员的主要成长路径,大部分地方的女性高级公务员都是从本省机关的初级职位开始,一步步晋升到现职。去年刚刚升职的安徽省委常委沈素琍,就是从地方教育局科员做起,历任外贸局长、县委副书记、省物价局局长,、到成为主政一方的铜陵市委书记。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统战(群工)部开展了“中央国家机关女干部成长规律研究”,该研究发现,女官员成长存在辅助性岗位多,重要岗位少;虚职多、实职少;本职多、兼职少等问题。这“三多三少”,成为女干部成长的阿喀琉斯之踵。
  
  然而,以此次省部级女官员的调动来看,女性从政的传统有望打破。
  
  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日趋密集,各省级领导干部交流加速。此前,女性官员一直被认为跨领域、跨地域交流少的局势有所改变。此次女官员调动中,原西藏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崔玉英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原国家计生委主任李斌调任安徽省省长。而广西政协主席陈际瓦有跨三省份交流的工作经历。从基层干起,1996年就入省委常委的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既有跨省调动,又有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经历。
  
  女性官员的业务范围往往是局限分管纪检、组织、宣传、统战和群团等工作。但目前几位履新的女官员的工作经历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更多地涉入了政治决策的核心领域。经济学硕士出身的赵素萍一直做着自己的专长,从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到市委常委、副市长,再到市长、省委常委。原国家计生委主任李斌作为安徽的行政首长,承担着促进一省全面发展的重任。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兼任江苏重点城市无锡市委书记。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1-14 11:20
大家都来顶起!  媒体揭女性高官升迁路线图 31省区已有7位一把手(2)2012年01月13日 22:45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沈念祖
  此外,副职升迁的道路有望打破。曾经很少有女性担任党政一把手的经历。在本次履新的女官员中,王侠、沈素琍、赵素萍、王燕文都有主政一方、担任所在省份重要地市市委书记的经历,并有着可圈可点的政绩支撑。
  
  在赵素萍曾经主政的济源,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3亿元,财政收入44.4亿元,人均GDP在河南省率先突破8000美元,人均财政收入全省第一。在抓经济增长的同时赵素萍也不让环境受损失,使济源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商报的一位媒体记者介绍:“前年11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刚刚去济源调研。我印象很深刻当时她在路上谈到济源山上的造林绿化,做得不错。卢展工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彼时周围的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她一年后会成为省委常委。”
  
  去年10月,赵素萍入选河南省委常委。11月,河南作为全国最后一个省份放开了双独夫妻二胎。“这被视为省委大多数领导同意的结果,而她在这件事上的争取值得关注。”熟悉河南官场的人士指出。
  
  不容忽视的是,像赵素萍这样得到“一路高升”的女官还是少数。数据显示,女性在职务晋升历程中有较高的滞留率。女性较多地停留在中层和副职,成为高级干部的比例较低。她们从参加工作到担任省领导平均耗时30.4年。蔡霞表示,“天花板是肯定存在的。我认识的一位女干部,当了20多年副部级,愣是没有升迁。有些地方,比如说有些女干部是属于用一种不正当的途径走上去。这个可能在某些基层、某些下面有可能,你到了中高层再往上走,我觉得就不太容易了。”
  
  政策之困
  
  中组部2001年4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要各配一名以上女干部,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予要各配一名以上女干部,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应分别不少于10%、15%和20%。”
  
  不少地方都对党政机关中女性干部的比例作出了硬性规定。如北京就规定,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应达30%以上。但这一政策在具体操作中,却带来一些有违初衷的负面效果。“现在提出了四大班子,至少有一名,比如他觉得就是为了保证你利益,所以必须得有一名,于是大家配一个女的就算完成任务。所以一些地方七凑八凑将女性、少数民族、无党派、知识分子拼到一个人身上,打造所谓‘无知少女’。有时候说实在的,不见得是最优秀的,反正我保证一个就行了。”原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妇女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马延军解释,“数量上看起来是比以前好了。这样便造成了女干部容易被越级提拔的假象,又人为缩小了女性干部的选拔范围,导致被提拔的女干部素质参差不一。”“这与我们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有关,基层女干部不足,需要女干部都是临时抱佛脚。比如说部级干部也一样,十个里面只有一个是女同志,那么只有她了。所以我们要增加女性干部的数量,必须要从基层抓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
  
  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未设立监督和促进妇女相关法律执行和政策落实的专门监察机构,没有明确的干部选拔标准。
  
  大庆市女市长夏立华曾说:“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岗位职责标准,不会因为你是男性而提高,也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降低。”
  
  现实中,女性的专业表现与工作能力往往不如外貌、婚姻状况引起外界的兴趣。“女性官员要获得认可,必须要成为绝对的佼佼者。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所做的努力要超过男性,她才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蔡霞表示。
  sydney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5-2 15:44
大家都来顶起!  2005-8-20


  目前,中国执业律师已达11.8万多人,其中专职律师103389人,兼职律师6841人,公职律师1817人,公司律师733人,军队律师1750人,法律援助律师4768人。另外,还有律师辅助人员3万多人。

  目前,中国执业律师已达11.8万多人,其中专职律师103389人,兼职律师6841人,公职律师1817人,公司律师733人,军队律师1750人,法律援助律师4768人。另外,还有律师辅助人员3万多人。 回答时间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5-6 06:12
大家都来顶起!  中国字体仅400多款无保障 远落后于日本2973款2012年05月05日 10:50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刘靖宜
  目前,国家版权局正在公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

  曾经繁盛一时、如今逐渐走向萎缩的字体行业发出求救声音,呼吁修改相关条款,使计算机中文字体、字形受到法律保护。

  ■现象缺乏细则法院判决矛盾

  一直以来,计算机中文字库这一新兴事物,由于相关法律缺少保护细则,法院对字库侵权案件的判决也不统一。

  在方正电子诉宝洁“飘柔”字体著作权诉讼案件中,宝洁公司曾指出,汉字不能为少数企业垄断,方正电子不享有倩体字库及其单字的美术作品著作权。

  基于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了方正电子的上诉请求,回避了“字库中的单字有无美术作品著作权”这个困扰司法良久而敏感的核心问题。

  ■行业没有保障字体研发业生存难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乐认为,如果法律不予以保护,中国本土的字库企业只能面临被外国厂商挤压和吞并的局面。

  孙乐说,字体设计师辛苦创造出来的字体被大量免费使用,很多字体设计师因收入微薄被迫转行。目前,中国内地有一定规模的字体设计生产企业已经寥寥无几。

  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汉字使用国,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字体仅400多款,远远落后于邻国日本的2973款。

  ■对策立法保护将字库认定为软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副巡视员高思认为,以法律形式保护字形字体,国际上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实施时有许多需要论证的,比如说是通过版权的方法保护,还是通过专利上的外观设计保护?

  对此,以方正为首的字体行业集体提出了一份明确的修改建议:在现行《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第八项美术作品定义中增加“字形设计(或称“字形绘画”)”的内容;并对计算机字库是否属于软件做出明确限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著作权法应该明确指出“计算机字库是软件”。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5-6 06:13
大家都来顶起!  政协委员黄书元:中国汉字字体数量远不及日本 2012年03月14日 10: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目前大陆10人以上规模的数字化中文字体、字库设计研发企业仅剩5家,大多处于勉强维持状态。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字体设计的设计师仅有几十人,且平均年龄偏大。”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在一份提案中指出,中国的字库行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他建议对中文字体字库产业予以明确、适当的法律保护。

  “由于不被社会认知、国内版权意识薄弱、法律保护缺失等种种原因,字库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目前大陆10人以上规模的数字化中文字体、字库设计研发企业仅剩5家,大多处于勉强维持状态。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字体设计的设计师仅有几十人,且平均年龄偏大。”黄书元介绍说,目前中文字库更新缓慢,严重制约设计效果和阅读感觉。目前中国大陆企业开发的数字化中文字体仅有421款,远远落后于邻国日本的近3000款日文汉字字体。而同时,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正在觊觎中国市场,字库版权保护理念缺失,又隐含国际知识产权危机。

  黄书元建议在修改著作权法时,将字库和字库中的单字明确列入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客体,将具有独创性的单字和字库明确列入美术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客体。同时,用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案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字库和字体的权利体现方式,引导字库厂商合理行使自身权利,教育社会公众尊重字库和字体的知识产权。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凉粉皮    时间: 2012-5-6 06:16
大家都来顶起!  企业私挖祖坟!挖出无耻子孙!(不孝子孙丧天良!坑了他爹坑他娘!)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492260.shtml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5-21 20:02
大家都来顶起!  浙江高院:吴英集资诈骗案重审宣判 改判死缓
  2012年05月21日17:30新华网裘立华

  资料图片:法庭上的吴英
  新华社杭州5月21日电(记者 裘立华)5月21日下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后,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案作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浙江省高院:终审改判吴英死缓
  所属分类:财经新功能放大观看
  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一案,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吴英,于2003年至2005年在东阳市开办美容店、理发休闲屋期间,以合伙或投资等为名,向徐玉兰、俞亚素、唐雅琴、夏瑶琴、竺航飞、赵国夫等人高息集资,欠下巨额债务。为还债,吴英继续非法集资。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间,吴英以给付高额利息为诱饵,采取隐瞒先期资金来源真相、虚假宣传经营状况、虚构投资项目等手段,先后从林卫平、杨卫陵、杨卫江(均另案处理)等11人处非法集资人民币7.7亿余元,用于偿付集资款本息、购买房产、汽车及个人挥霍等,实际诈骗金额为3.8亿余元。一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吴英不服,提出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后,裁定驳回被告人吴英的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后认为,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被告人吴英犯集资诈骗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审判程序合法,综合全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裁定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给受害人造成重大损失,且其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危害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鉴于吴英归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并主动供述了其贿赂多名公务人员的事实,其中已查证属实并追究刑事责任的3人,综合考虑,对吴英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二)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第十一条的规定,作出前述判决。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防卫省    时间: 2012-10-23 15:16
大家都来顶起!  一线城市
  月薪9000生活才不惶恐




  社会频道

  近日,一份调查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近日,一份调查引发网友关注,调查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低薪族的“惶恐”不难理解,他们的收入大多用在生活上,承受不了太多的变数。然而,很多中高收入的人群在采访中,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担忧”。网友蓝色沙是私企白领,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为结婚他买了套房子需要长期还房贷,一个月就近2000元,所以,剩下的钱就只够生活,根本攒不下来。“现在就怕生病等意外事情发生,看病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显然,人们对生活惶恐的原因,用月薪来衡量太简单了。其实,每个人对生活是否满足,源于自己内心的期待。在采访中,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时,“家人健康”,“放松的心态”,“子女孝顺”等都被网友所提及,而月薪只是其中之一。“我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但生活还不错,该有的都有。”网友涛涛说,在他的眼中,“钱是永远没个够的”,所以,只要安排好就能合理利用,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

  (据《新华网》)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野猪林道静    时间: 2012-11-16 06:01
大家都来顶起!  广东研究生就业率连续7年不如专科 硕士成硕蚁2012年10月30日 14:03
  来源:南方日报
  “蚁族”问题的学者廉思曾在2010年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书中显示:研究生以上学历“蚁族”的比例,从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本科学历也从31.9%上升到49.8%,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升。

  “以前总觉得研究生应该挺厉害了,一心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随便问一些人,里面就有好几个研究生。股市不景气,基金、证券公司几乎都不招人”。

  记者采访发现,成为“硕蚁”的研究生,一是家庭情况较差,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小县城;二是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最后得过且过;三是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往往是农村父母的骄傲和希望,一方面提醒自己要从低做起,另一方面又害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对倾其所有培养自己的父母造成太大刺激。

  广东省教育厅于10月25日发布的信息表明: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为90.09%,已经持续七年不如专科生。

  而在一周前,一条《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被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而成为热点话题。视频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今年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回到村里种地。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命运”。

  其实,苗卫芳的遭遇不是孤例。2009年11月26日,上海某名校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她在自杀时曾对母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改变。”

  硕士为何成“硕蚁”?这背后的社会问题正引发深思。

  硕士一毕业就失业?

  为了节约开支,王瑞一直都在广州城中村租房,与她同住的还有一个医学院毕业的硕士。这位硕士毕业后也是四处碰壁,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不得不在一家小药企推销产品。

  把门锁上,提着行李的王瑞,恋恋不舍地回头看看曾经与人合租住了3年,位于广州石牌城中村昏暗的屋子,不禁感慨万千,今天她告别这里也意味着告别广州这个大都市。回首过去3年走过的路,一幕幕犹如昨天发生一般清晰:三年前她信心满满地来到广州,然而在大都市的角落,她曾经成了“硕蚁”!

  不错,王瑞是硕士,毕业于四川的一所名牌大学的金融系。硕士,曾是高学历的一种标志,“蚁族”,让人想到的是低学历的人群。而如今,这两个原本不搭的词汇却合成了一个词,被网友戏称为“硕蚁”。王瑞是怎样成为“硕蚁”的呢?

  王瑞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可毕业后却为找工作犯了愁。她很想在成都的银行就业,但很快她的希望就破灭了,她来自四川的一座边远小城,“在成都没有关系,连银行的门都进不了”。

  2009年,王瑞只身到广州,“广州是大都市,发展机会更大,如果银行不行,各种基金、证券公司还有一大把。”这是王瑞来广州的初衷。

  起初,怀着雄心壮志的王瑞来到广州。白天,她游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中,晚上有空就在网上搜索招聘信息,投简历。“广州这个大都市研究生想找份工作应该是容易的,关键是要找一份好工作。”她单纯地认为。

  一个月后,王瑞终于等来了一家银行的考试通知。当她欣喜地赶到考场,这才发现,虽然广州的银行是公开招聘,但却成了各大名校的“比武场”,职位百里挑一。王瑞忐忑地参加了笔试,焦虑地等待着结果……

  “没想到竟然笔试就落榜了。”王瑞一打听,才知道入围的都是研究生,还有好几个博士,甚至海归。

  “以前总觉得研究生应该挺厉害了,一心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随便问一些人,里面就有好几个研究生。”王瑞告诉记者,在那之后虽然也有过几次应聘经历,但都不了了之。“股市不景气,基金、证券公司几乎都不招人”。

  “以前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后来只希望能先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以后再说。”王瑞无奈地放低了自己的要求,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私营公司里找了个会计的工作,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除了交房租,勉强能维持一个月的开销。

  为了节约开支,她一直都在广州城中村租房,跟她同住的还有3个年轻人。她没有想到,与她同住的还有一个医学院毕业的硕士。这位叫刘俊的硕士毕业后也是四处碰壁,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不得不在一家小药企推销产品。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野猪林道静    时间: 2012-11-16 06:03
大家都来顶起!  “硕蚁”情况或将日趋严峻

  “本科毕业的时候看到就业挺困难,就想着读个研究生,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给自己镀镀金。”

  其实,近年来,王瑞们的困境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率先研究“蚁族”问题的学者廉思曾在2010年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书中显示,廉思和他的团队在全国“蚁族”存在数量较多的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做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07份。与之前一次调查相比,变化最大的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蚁族”的比例,从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本科学历也从31.9%上升到49.8%,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升。

  学者廉思认为,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加,“硕蚁”情况日趋严峻。同时,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也在递增。去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40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没让人挤破头,但同样让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

  “本科毕业的时候看到就业挺困难,就想着读个研究生,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给自己镀镀金。”王瑞告诉记者。廉思调查也显示,这些“硕蚁”大部分是本科就业困难,没想到几年后就业仍然成问题。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蚁族”的年龄与学历向上延伸的趋势值得反思与警醒。

  如今王瑞打算离开打拼了3年的广州,回老家发展。“我也不知道父母是否能接受这个现实,但做‘硕蚁’也太可悲了”。然而来自农村的刘俊却说,自己没有退路,咬咬牙在这个大都市生存下来,也许将来会有希望。不过他也心灰意冷地对记者说,靠知识改变命运真的很难啊。

  有专家说,这种想法在“硕蚁”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否则,读书无用就会真的成为现实,届时,教育价值就会流失,促进阶层流动的主要渠道将会闭塞,阶层分化与不公平感随之蔓延,这将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压力山大”

  如今“蚁族”们虽然大多不愿意离开大城市,但在热门国有企事业中任职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也在下降。

  记者采访发现,成为“硕蚁”的研究生,一是家庭情况较差,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小县城;二是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最后得过且过;三是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往往是农村父母的骄傲和希望,一方面提醒自己要从低做起,另一方面又害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对倾其所有培养自己的父母造成太大刺激。

  “当初刚刚踏上社会时,我对自己的定位太高,总想着自己是研究生,应该找一份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刘俊说,到了现实生活中,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刘俊和大多数“硕蚁”一样都低下了头,从最低层的推销工作干起。

  他们的这种状况也与廉思根据他的团队调查的情况一样:如今“蚁族”们虽然大多不愿意离开大城市,但在热门国有企事业中任职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也在下降。而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更注重的就是待遇,他们也愿意从事高强度、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只要能够给予较高的待遇。但是随着“蚁族”的增多,较高待遇的工作也不容易找了。

  然而,传统世俗的观点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对于一穷二白的家庭,一个研究生承载了家里想要改变命运的全部希望。

  刘俊告诉记者,他家在江西农村,家里为了他上大学省吃俭用,希望他毕业能成为大城市的医生。本科毕业时大城市医院根本就进不去,只能考硕士,但是他硕士毕业后发现家乡地级市医都进不去了,如果回县级医院或者乡镇医院,药理专业用不上且待遇低,自己接受不了家里人也接受不了。所以他只好“漂”在广州,虽然赚钱只够自己生活,但父母常在乡亲面前炫耀自己儿子是在广州大医药公司做经理,也非常有面子。

  “苗卫芳的父亲之所以自杀,也是这种面子思想害的,望子成龙的认识误区让他们认为上了硕士就应该有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明忠教授分析,苗卫芳父子所规划的人生之路是:大城市生活,特别能赚钱的工作,要出人头地,但常常事与愿违。

  事实上,读研究生如同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一样,不过是储备知识、打实基础、练就本领的过程,就业成才还要靠胜任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现实能力。“从苗卫芳的求职经历看,其就业目标只定位于‘铁饭碗’这种挑剔择业的心态正是其就业悲剧的根源所在。”罗明忠说。

  他认为,退一步讲,即便是“研究生种地”,也并非简单意义的“回到原点”。“在猪肉价格飞涨的那些日子里,不是曾有大学教授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养猪吗?即便是果真‘种地’,同样可以搞科学种田、多种经营。华农的很多毕业生都从农村最基层干起,现在有不少人成为镇长、县长。”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野猪林道静    时间: 2012-11-16 06:05
大家都来顶起!  知识转化为能力技能

  才能改变命运

  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

  曾几何时,“知识就是力量”鼓舞了多少寒门学子发奋读书,跳出农门,即便在包分配的教育体制已被打破的今天,“高学历”仍然是农村娃改变现状的人生梦想。但是,上学不等于就业,“高学历”不代表有能力,这是人们不得不直面的社会现实。

  “我笃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只有社会需求量大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说。

  他认为,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对于中国整体来说是与国际接轨的好事,然而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却充满困惑。因为学校固定的培养模式、家长的观念意识、学生的自我定位、社会的传统观念、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保障力度等,都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定位。“社会是不需要大量的‘历史学硕士’,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厅长、处长,但需要许许多多掌握了技能的人才。但很多人认为读了硕士,厅长、处长的位子就等着我了。”

  何士林分析,目前的学校教育偏重于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却疏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道怎么做、怎么做得好”,使学生们难以养成知识的创新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教人以社会需要的一技之长。然而现行的教育有时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把教育与读书划等号,读书与考试划等号,高分与成才划等号。教育沦为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灌输。死读书,读死书,让这些“硕蚁”只有知识的累积,却缺乏创新的能力,很难在社会和工作中有大的作为。“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而中国大学生仅为1%。这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学校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何士林表示。

  何士林认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情况下,研究生教育还是应该保持精英化,不能过大扩招,“大学就不了业读硕士,硕士就不了业再读博士,但社会需要多少博士呢?这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还误人子弟”。

  他建议研究生,要有关于人生设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素养的积累,在学习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学会一门技能。

  周刊速评

  反思“硕蚁”现象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硕蚁”正成为一种带有趋势性的现象。我们看到不仅农村孩子读了硕士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愿意回家乡,最后成了“硕蚁”一族,也有不少城市学生拿到硕士文凭高不成低不就,干脆宅在家里,成为啃老的“硕蚁”。

  在中国,读硕士往往被解读为通往更高社会地位的通行证。然而我们看在以年均增长20%多速度扩招之后,虚幻的梦想破灭了。

  不仅广东省高校研究生就业持续七年低迷。最近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机构发表信息,指出中国研究生的就业出现困境,46.3%的文科毕业生学非所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中国的研究生整个招生与培养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然众多研究生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无谓地消耗,国家的教育经费被白白浪费。

  我国硕士培养目标参照苏联的副博士学位,3年时间要完成修课与论文写作,基本上失去了实践的机会。只是10年前我国的研究生人数还很少,一般研究生毕业都有机会进高校做教师或成为国家公务员。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大跃进,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已经相当于10年前本科生的规模,造成研究生做不成研究,而公务员考试“独木桥”淘汰又率高。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研究生的类别有多种,主要是学术型与职业型明确分工,每个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人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个人定位。虽然我国借鉴了他们是职业型研究生培养制度,出现了MBA、法律硕士这种新型的培养学位,但在富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之下,我们的MBA、法律硕士成为学术性研究生的调剂与补充,很多考生在没有实力考上企业管理与法学这些学术型研究生时,不得已花更多的钱读这些门槛更低的专业。而像MPA、教育硕士这些非脱产型的职业型研究生就成为一些高校文科院系创收的主要手段,职业型研究生基本丧失了职业特性,所以研究生就业路非常窄。

  一位专家曾说,我们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本没有做科研。理工科院系由于专业的特点,研究生可以帮导师打个下手,说难听些就是廉价劳动力,而文科的研究生连做廉价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完全处于没有科研可做又失业的状态,除了上与本科生形式相同的课程外就是放羊,大把的时间在网游与韩剧中度过。而大多数人只知道读了研究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本科生们盲目报考研究生。

  而那些刻苦的研究生也是做着大致相同、观点陈旧的论文,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学到的大量知识并不能转化为能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时,学到的知识是得不到更大的回报的。

  微软公司原全球副总裁、谷歌中国创始人、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认为:“受高等教育的时候既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容易被误导的时候。学校除了要培养高智商人才之外,还必须培养人品好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及做事能力。否则走出校门的人才很可能成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畸形人才。”

  由苗卫芳毕业以后所遭遇的种种困厄来看,他是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更可忧虑的是,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许许多多只知道写论文的硕士在步入社会之后共同面临的问题。

  知识是理性的结晶,理性可以认知世界、改变世界。人们经过后天学习及实践所形成的那些品质,交往能力、表现能力、处理事物的能力,但我们很多硕士读了出来整个人都呆了,这些能力谈何容易,因此他们没有强大的竞争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记者 刘茜)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野猪林道静    时间: 2012-11-16 06:07
大家都来顶起!  别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2012年10月23日 04: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始于2003年的研究生扩招,招生规模1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 《武汉晚报》10月21日)

  硕士生和本科生就业率的比较数据,一经发布就会成为不少人批判研究生教育的有力佐证。笔者无意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滑坡“翻案”,但我坚决反对这种简单地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的粗暴逻辑。

  就业率本身就是一个不太靠谱的数据。近年来,关于高校就业率造假的消息频见报端,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通过“不就业不发毕业证”的方式,强迫学生签订虚假的就业合同。于是,在高校甚至教育部门发布的就业率数据中,有不少“被就业”的水分。以如此不靠谱的数据去论证结论,本身就相当不靠谱。

  此外,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其中固然有很多技术性原因。比如,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比本科生高,低端人才的需求率本来就高于高端人才。但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非技术性原因是,本科生就业率“掺水”。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就业率的要求到了非常严苛甚至疯狂的地步。去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虽说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但由于本科生占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绝大多数,就业率与招生挂钩的政策实际上指向的是本科专业,因此本科就业率造假的概率更高,反倒不那么光鲜的硕士生就业率可能更真实一些。

  仅从研究生扩招的政策初衷来看,其低就业率早在政策设计之初就已注定。硕士生扩招政策始于2003年,往前推4年刚好是本科生扩招政策推出的头一年。由于本科生考上研究生也算作就业,研究生的扩招其实是为了“对冲”本科扩招后一部分的巨大就业压力,让扩招后的本科生就业率看起来不那么惨淡。这意味着,研究生扩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转嫁本科生就业压力。可是,压力就在那里,不会因为转嫁而减少,硕士生的低就业率实际上是在为本科生就业减压。

  硕士生就业率走低,其实也是高校扩招政策的牺牲品。如果研究生的质量因为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而显得格外刺眼,那么就业率高于硕士生的本科生,其质量非但不会因为就业率高而问题更小,而是恰恰相反。因此,仅仅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不仅从方法论上讲不科学,而且也没抓住问题关键。
以上为网友发布,不代表 律师汇(lvshihui.cn)意见。
作者: dw57113    时间: 2012-11-16 06:08
支持楼主




欢迎光临 重庆律师 (http://www.lvshihui.cn/) Powered by Discuz! X3.3